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德育之窗

>

健康促进
秋冬季传染病防控小知识
2020-10-20 | 编辑 高洋 | 分类 健康促进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宣传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及预防秋冬季常见传染病的蔓延扩散继续被列为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秋冬季节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期,而学生是多种传染病的易感人群,易发常见的传染病普及如下:

一、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一)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患儿发病后1—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二)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为急性发病,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畏寒,一般持续2—3天。

2.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

3.常有咽痛,而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轻。

4.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表现。

二、麻疹

麻疹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一)传播途径

      人群普遍易感,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病愈后有持久免疫力。

      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发病前2天到皮疹出现后5天都具传染性,主要是通过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二)临床表现

1.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主要表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流涕,眼皮发肿、流泪、怕光,口腔内出现白点(柯氏斑)。

2.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

3.通常2—3天内皮疹扩散到全身,维持4—7天。

4.随后皮疹开始消退,脱屑、留下褐色斑痕,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三、水痘

水痘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1—14岁为高发年龄。水痘传染性强,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

(一)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二)临床表现

1.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

2.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

3.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4.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

(一)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冬春季容易发生。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

(二)临床表现

1.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

2.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

3.通常一侧腮腺肿胀后1—4天累及对侧,腮腺肿胀3—5天到达高峰,7—10天逐渐消退,颌下腺或舌下腺也可被累及。

五、手足口病

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出现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严重合并症,病情进展快,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一)传播途径

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或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二)临床表现

1.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

2.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3.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4.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六、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

(一)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别是像学校食堂、餐馆等人群聚集的公共用餐地,所以,在公用场所用餐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

(二)临床表现

1.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

2.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

3.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七、新冠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nCoV)是一种先前尚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如此次中国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一)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二)主要传播途径。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粪口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具备较强的人传人能力。

(四)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五)临床表现。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型病例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代谢性酸中毒等。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多在 1 周后恢复。多数患者愈后良好,儿童病例症状相对较轻,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上一篇: 新冠肺炎防控结合中医药文化科普进校园活动

下一篇: 秋冬季传染病防控《致家长一封信》